自给率超过100%,产能还在扩张,化工产品压力上升
近两年我国炼油和石化产品产能扩张较快,相关产品产量、自给率提升,供给过剩压力加大。从供需关系来看,我国主要化工产品的国内自给率高,存在较大的产品同质化竞争压力。
这其中,以丙烯为例,自2019年起,中国丙烯行业维持着高速扩张态势,至2022年末,丙烯产能年度增长率都维持在10%以上。据金联创数据统计,2023年丙烯的产能增长率也将维持在14%附近,预计丙烯产能可达6464万吨/年。
数据显示,2022年1-10月,丙烯自给率高达95%。
产能扩张,丙烯行业竞争加剧,项目经济效益转弱。自2021年四季度开始,PDH就进入了亏损阶段,2022年度PDH年均毛利较2021年回落千元以上,年均毛利在-381元/吨。预期2023年PDH工艺盈利依旧难言乐观。
事实上,除了丙烯以外,从供需关系来看,行业内主要化工品的国内自给率普遍很高,同质化竞争压力大。
2022年1-10月,硫酸、盐酸、液碱、纯碱、电石自给率超过100%,硝酸自给率较上年提升1.46个百分点至96.92%。有机类产品中醋酸、PTA自给率超过的100%,乙烯自给率约95%,PVC自给率下降1.80个百分点至91.84%。
自给率过高,出口方面如何?
从2022年数据上看,欧洲能源危机导致当地化工品成本上升、供应不足和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形成利好。
但是从出口量占产量比重来看,主要化工产品仍以内销为主,其中盐酸、硝酸、电石、甲醇、乙烯出口占比小于2%;硫酸、液碱、纯碱、PTA的出口占比在2%-5%之间。
2022年1-10月出口比重较高的化工产品有PVC、涤纶长丝、合成橡胶等,出口占比在10%左右;醋酸、钛白粉和纯MDI出口占比大,分别达13.92%、39.94%和43.55%。
总体来看,出口增长对于拉动需求的贡献力度较为有限,2023年全球经济仍有较大的衰退风险,化工产品的海外需求面临一定下滑风险。
不得不说,当前多数化工品仍面临不同程度的供给过剩压力,如何解决销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实力厂家,源头工厂,欢迎考察
欢迎留言